查看原文
其他

收缩还是扩张:eSIM怎么啦?

eSIM究竟安全不安全?

近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继宣布暂停办理eSIM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并表示“已办理eSIM手表相关业务的用户,可以继续正常使用,但如取消业务可能无法再次办理”

一时间坊间流传三大运营商停办eSIM,是出于eSIM安全问题考虑。《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中国联通相关人士则表示,中国联通并无取消eSIM的计划,并将持续扩大eSIM产品品类,从穿戴类向PAD/笔记本电脑类、物联网、车联网等应用领域拓展,为更多用户提供高品质产品服务和智能体验。

那么,eSIM其安全性究竟如何?是否应该推广?

eSIM初试水


国内运营商中,中国联通最早推出eSIM业务,于2015年就开始研究和布局。2017年,中国联通首家获批eSIM可穿戴业务上海试点同年11月与华为合作,推出支持eSIM独立号码业务的华为运动手表,并在天津等7城启动试点。2018年与Apple Watch 3和Apple Watch 4合作,确保即使iPhone不在身边也能时刻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大大方便了用户,由此也带来了Apple Watch 3之后系列智能手表的热销,推动了包括智能手表在内的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

2019年3月8日,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中国联通开通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全国服务试验。随后,三大运营商均积极探索eSIM试点和运营。中国联通在对eSIM业务方面发展始终秉持着“对标国际,领先国内”目标。

为什么要推广eSIM业务?可以说eSIM相较于传统SIM卡的优点是明显的。首先,eSIM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省终端的内部设计空间,让终端更加的小型化,提升了移动通信服务的效率和绿色环保能力。其次,提高了终端产品在外观、便携、防水防尘等方面的品质,日益凸显其对移动互联网,尤其是5G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eSIM技术为用户提供了高品质产品服务和智能化体验,真正实现了业务即通即用的互联网化体验,节省了用户办理时长,有效提升了数字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安全漏洞?


然而,eSIM同时存在诸多安全问题,这也是网友推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停止eSIM业务的原因。电信与互联网分析师马继华表示,eSIM依靠远程管理平台,有可能被黑客入侵或感染病毒,而空口传输增加密钥、证书等信息的生成和写入,也容易被窃听或干扰。同时,终端eSIM管理应用,同样可能存在安全漏洞。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受损的都只是用户和运营商,作为主导方的手机厂商却可以完全置身事外。

独立电信观察家老解则认为,eSIM从部分试点到三运营商获批全国推广,不仅通过了行业主管部门的严格验证与监管,并且对于“履行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网络与数据安全的有关要求”“有效防范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有了周密的管理制度保障才得以开展的。对于运营商暂停eSIM手表一号多终端业务,eSIM技术本身没有任何问题,而问题最有可能是出现在运营商的内部业务管理上。

一方面是运营商自建的eSIM管理平台技术不过关,被不法分子找到了漏洞,从而出现了通过将eSIM转化为实体卡,非法窃取运营商流量资源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不乏运营商有内部人员与分销渠道商相勾结,违反工信部“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仅限开通数据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定向话音、定向短信业务”的规定,将资费便宜的物联网eSIM面向手机用户进行销售以牟利。

此外,网上也有一种“阴谋论”的说法,认为eSIM是苹果用来颠覆手机行业的技术手段,eSIM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利于苹果进一步蚕食手机市场和争夺行业话语权,进而会打压我国的国产手机厂商,所以运营商暂停eSIM业务可以对苹果形成反制。

这种说法在老解看来其实不值一驳,他认为,eSIM技术并不是苹果的专利,而是通信行业组织GSMA力推的全球标准。根据GSMA的报告,截至2022年6月,全球已有超过260家运营商(包括虚拟运营商)推出了使用于智能手机的eSIM服务,苹果的iPhone只不过是支持并适配eSIM的主流机型之一。

而且,仅就被暂停的eSIM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而言,除了苹果的Apple Watch之外,华为的智能手表业务所受影响应该更大。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最新报告,华为和苹果的智能手表出货量在中国市场占比合计达到47%,几乎占据中国市场的一半,且两家份额几乎不分伯仲。

推动物联网


2022年,我国实现“物超人”,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超过移动用户数的国家。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三大运营商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1.2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用户和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的比重达55.4%。我国移动通信网从主要服务“人与人”的通信,加速向主要服务“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转变。

而相较于传统的实体SIM卡,eSIM在成本、性能、管理方面有着全面优势,代表通信业鉴权技术迭代进步的eSIM,无疑是推动我国移动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能力之一。

在智能手表上的一号多终端业务是eSIM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业务,一方面为智能手机、手表用户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为运营商带来了每月10元的副卡租费收入;更重要的是会为eSIM在物联网、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健康医疗、智能计量等行业的广泛应用积累技术和管理经验。

因此,老解认为,运营商如果因为内部业务管理问题而暂停eSIM业务,无疑是因噎废食;同时又不对原因加以解释,而任由舆论将“不安全”的标签贴在eSIM技术身上,更无疑会对eSIM技术在物联网行业的推广应用造成阻碍,甚至影响万物互联愿景的实现进程。

近日,中国联通宣布推出“开通联通eSIM,享受购买智能手表直降”。此外,在2023 ChinaJoy上,中国联通与高通进一步合作,推出“5G+eSIM 计算终端产业合作计划”,融合5G技术和eSIM技术优势,推动大屏移动终端全时在线功能的普及。这些举措,也从侧面辟谣了三大运营商均停止eSIM的说法。


指导:新文
采写:崔亮亮
图表:曙念
编辑、校对:亮亮


延伸阅读:
通产快评 | 运营商eSIM:开得郁闷,关得慌张
eSIM“水土不服”背后是什么?
通产评论 | eSIM卡为什么让人欢喜让人忧?
通产快评 | 拓展“通信金融”,合规是关键

推荐阅读
高国产化率毫米波微基站背后:自立自强的产业链“齐舞”
一年巡礼 | 联通智慧钢铁军团:钢铁行业首信赋能者
72亿!中移动云化核心网集采结果出炉
手机直连卫星:距标配有多远?
运营商半年成绩单:“一家独大”与“三分天下”
官宣:上半年通信业运行成绩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